1.请介绍一下北京地坛公园

2.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地坛是指哪个地坛

3.地坛公园地址地坛公园地址地铁

4.《我与地坛》背景和史铁生介绍

5.谁知道我与地坛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6.和平里的景观介绍

地坛公园皇祇室怎么读_地坛公园祭坛

“地坛”是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

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扩展资料:

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百度百科——我与地坛

请介绍一下北京地坛公园

课文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是文章的一、二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过我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心中永远的地坛。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礼拜日》《舞台效果》等。还有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祗室”和拜台。“皇祗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官、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祝活动废止。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祗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课文节选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第一第二两个部分。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我与地坛》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

在整篇散文中,这沉思大致是历经了前后两个阶段。在最初的那个阶段中,史铁生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这样的结论便引出了无法反抗的命运的观念: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

接下来,史铁生将视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围,写到来这园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别人都有什么样的命运和活法。先是写到他的母亲。他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了倍的。

他在园子里又遇到一个漂亮但却是弱智的少女(删节部分),再一次感受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就是一个因苦难而有差别的世界,如果你被选择去充任那苦难的角色,“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既然如此,事情也就变得非常绝望了。不幸的命运已经为你规定了承受苦难的角色,那么你还能有什么别的方式来度过你的人生呢?或者说,你还能有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吗?很显然,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那个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苦难。

史铁生个人的问题其实已变成了众生共同的问题——“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有论者从“平常心和非常心”的关系来看史铁生的写作,所谓“平常心”的根基所在,是指“他把内在的痛苦外化,把具体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给命运,然后再设法调整自我与命运的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在根本上认可了苦难的命运和不幸的角色,却不是看轻生命自身的残酷和伤痛,而是把这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去融入到一个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这个“所在”就关系到了“非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间而不觉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宏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这就是史铁生在这篇散文中最后画出的自我形象了:他静静坐在园子的一角,在融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会了死生的时刻里。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关于怎样活着和怎样达到自我救赎的困扰,也终于为所有生命永恒的欲望所涤净,当投入到永无终结的生命之舞中时,对于个体苦难以及一切不幸命运的自我超越就都变成了一种必然。这样一种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既成就了史铁生内心的希冀与不舍的探询,也完成了他为文的寄托。为文与为人在此才是真正的一体。整篇《我与地坛》都是那样的和美亲切。

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地坛是指哪个地坛

北京地坛

地坛又称祭坛、拜台、方泽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坛。方泽坛的“方”源于“天圆地方”的说法,而“泽”则取其周边有水池环绕。它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 与雍和宫隔河相望。

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此后数次增建,并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更名为地坛。坛内总面积37.3公顷,呈方形。建有方泽坛、皇祗室、神厨、祭器库、乐器库、方泽亭、斋宫、神马殿等古建筑。

中国的祭地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已有四千多年),现存的史料中有“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祀地于泽中方丘”之记载。至周代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祭祀礼制,即“周礼”。 此后,历代帝王均沿用周之礼制,于每年夏至祭地于泽中方丘,直至1911年清皇朝灭亡而告终。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辟为“京兆公园” 对公众开放,园内建造了北京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公共体育场。增建的“世界园”则是用各种植物和微缩景观形式的山水在世界地图上标注住中外著名的商埠、名胜、陆海航线以及国旗等。三年后改称“市民公园”并于一九三七年停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则把公园改称“地坛公园”(1957年)。一九八四年五月,地坛公园正式售票开放,并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增设了集芳囿、方泽轩、月季园等新的园林景观,以及开展适合广大游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昔日的皇家坛庙,今日已成为国内外广大游人的游览胜地。90年代,每年都举办的春节文化庙会,以较高的文化品位,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昔日的皇家坛庙,今天已然成为人们进行文娱活动的园林。

地坛公园地址地坛公园地址地铁

北京安定门外的地坛公园。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 ,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也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

《我与地坛》背景和史铁生介绍

1、地坛公园门票多少钱2、地坛公园的具体位置在哪?3、为了只存在10天的美景,我们写了这篇北京最全赏银杏地图4、北京地坛在什么位置5、北京地坛公园的位置,哪个门是地坛的正门地坛公园门票多少钱

门票

地坛公园:2元/人(不含园中园

地坛公园皇_室:5元/人

开放时间

地坛公园:6:00—21:00(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6:00—20:30(每年11月1日至下一年4月30日。

地坛公园皇_室:8:00—17:00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_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_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公园的具体位置在哪?

地址:东城区安外大街甲2号

电话:64214657

开放时间:每日6:00--21:00

位置: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雍和宫隔河相望1、从北京站、崇文门方向可乘104、108路车至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2、从天坛、永定门方向可乘803路车至雍和宫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3、从动物园、西直门方向来可乘27路车至安定门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4、从玉渊潭、三里河方向来可乘13路车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5、从中关村方向来可乘302、367路车至和平街北口转13、62路车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6、从东直门外方向可乘18路车至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7、从北沙滩、北苑方向来可乘328、358及407路至安定门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8、从大北窑、工人体育馆、农展馆方向来可乘113路车至安定门终点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9、地铁沿线各地可乘地铁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10、从九龙游乐园、航空博物馆方向来可乘912路车到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11、从龙潭湖游乐园方向来,可乘116、807路车到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为了只存在10天的美景,我们写了这篇北京最全赏银杏地图

如果说北京的秋天短,那满树金黄的银杏美景,就更是惊鸿一瞥般短暂了。

其实还有一些人没那么多,景色却一样美好的银杏大道,就藏在北京的各大公园、古寺、场馆、校园之中。小爱在网上翻看攻略的时候,发现盘点帝都银杏大道的不少,可惜都不是很全,于是小爱就打算总结一篇尽可能全的,分享给各位妈妈。

钓鱼台银杏大道

作为帝都最负盛名的银杏大道,钓鱼台东墙外的银杏大道绝对值得一看。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树龄低的小树,每一棵树都高可参天、排列整齐,足有十几米高。像极了在钓鱼台站岗,挺拔英俊的兵哥哥。即使是夏天,叶子还没变黄,光看树也是一景。

等到了秋天,一把把小扇子染上了满满的金色,这条街就变成了画册中的缤纷童话世界,格外脱俗。

地址:三里河路钓鱼台国宾馆东墙外

三里屯东五街是北京著名的使馆区,入口处有武警把守。但在银杏金黄的时节,只要出示身份证,就可以进入赏景了。

因为是使馆区,所以街道格外干净整洁,配上满树金黄,真的会误以为身在异乡,只有身边操着北京口音的大爷大妈,让这“洋气”的街道增添了不少亲切感。

一般来说,每年11月上旬,是这条大道的最佳观赏期。一片金黄中,夹杂着一两棵绿色、红色的点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街附近还有不少各国的美食,享用完眼睛的盛宴再补上一顿真正的盛宴,真是惬意极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五街

南邵镇张各庄村

如果等不及城里的银杏变黄,也愿意往远处走走,小爱就要推荐张各庄村这片银杏林。比起银杏大道,这片银杏林更壮观更贴近自然,也更有一种可以入画的美。

这里银杏变黄的时间会比市区早。每年十月,这里的银杏叶就已经渐渐变黄了,再过几天,就正是银杏观赏的好时机。如果等到11月初,就可以看到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了。

地址:昌平区南邵镇张各庄村东1000米,纪流路与京密引水渠交界处东南侧

房山韩村河银杏大道

说起韩村河,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韩建集团,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隐藏着一条银杏大道。只要开车到韩村河旅游景村,随便找个村民打听,就能找到与城市截然不同的银杏大道。

这里的道路两旁除了有整齐划一的乡村民宅,还有村民们在树下谈天寒暄,孩子们在树下追逐打闹,更有生活气息。去年10月底,小爱的朋友顺路去打卡过,那时候银杏叶已经黄了一半,黄绿相间的银杏大道别有一番美好。

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人少,拍个照再也不用在人挤人中夹缝里求生存了。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韩村河旅游景村

地坛公园

地铁雍和宫站A口出来一直往北走,就是地坛公园。每年10月底11月初,这里的银杏大道只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是因为地坛公园中,藏着全北京最美的银杏大道。这么多银杏大道,把最美的名号给它,不光是因为它的著名,更因为它是自然与人文兼具的难得美景。

红墙碧瓦的古建筑向来最搭配银杏的金黄,地坛公园中200多株银杏树,是50年代种植的,年轻的银杏和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这十几天的短暂美景,也成就了不少美仑美奂的摄影作品。

地址: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

天坛公园

除了地坛,天坛是也是个赏银杏的好去处。小爱偶然看到这张银杏映衬下的祈年殿就爱上了。本来天坛就不是人满为患的公园,每次去都能体会到难得的地广人稀。只是小爱从没在银杏叶黄时去过,不知道那时候人多不多。

为了弄清楚天坛的银杏叶什么时候黄,小爱特地翻阅了朋友去年的朋友圈,去年11月2日,银杏已经满树金黄了,所以十一月初应该是赏天坛银杏的好时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甲1号

日坛公园

在北京时间不长的小伙伴,应该听说过天坛地坛,却未必知道日坛月坛。其实日坛公园也是北京很古老的园林了。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地方。

因为古老,所以这里古树也很多,并且各种设计都十分具有古典园林的美感。从公园的北门进入,很快就能走到银杏林的位置,再往里走还有不少其他种类的古树,很有看头。

另外,日坛虽然不像天坛地坛那么有名,但地处繁华的朝阳门商圈,吃喝玩乐一条龙妥妥的。而且在这么繁华的地界中,日坛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清幽,更显得鹤立鸡群,值得带娃打卡。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日坛北路6号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在天安门边上,位置可以说最是得天独厚,占据了天时地利。小爱小时候经常去中山公园看五色土,但长大后,就很少去了,几乎忘了这里还有一条银杏大道。

中山公园的银杏大道,一共由18株银杏树组成,树龄都在50年左右,虽不多但很齐整,就在中山公园南坛门到社稷坛之间。除此之外,公园南门西侧还有一大片银杏,也不用刻意找,中山公园本就不大,随便遛遛,在看银杏的同时,也看一看社稷坛的五色土,看一看“秋染茅亭”的独特美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

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实在是写得太多了,再次安利只是因为这里的秋色实在太美,支个帐篷带娃慢慢欣赏是再合适不过了。

枫树、槭树、白蜡、松柏,红的红绿的绿,银杏的金黄似乎都称不上是主角,而只是调色盘中的一抹亮色了。

植物园的银杏树并不密集,没有那种一片金黄的观感,但好在各种颜色搭配得奇妙,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推荐卧佛寺的银杏古树,另外公园湖区周边是彩叶树种集中展示的区域。

五彩斑斓的叶子,再加上植物园微波粼粼的湖水,更给干燥的秋天增添加了一份润泽和灵气。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

圆明园

圆明园曾经是北京最壮观最秀美也最集大成的皇家园林,只可惜被八国联军烧毁后,只留下断壁残垣,只能想象之前的繁华景象了。

虽然圆明园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小爱依然独爱这里的景致。夏赏荷花秋赏银杏,到了冬天,还可以观赏皑皑白雪。这里人少清净,还可以给娃讲一讲那段让人惋惜痛心的历史渊源。

从绮春园向北,在三园交界处,就能看到一条长近千米的银杏大道。小爱虽然不敢说看尽了帝都的秋景,但也看了不少,圆明园的银杏大道,可以说是数一数二。长度自不必说,还与两边围墙上的红色藤蔓相呼应,人也比热门景区少了不少。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欣赏,到了银杏季节,园方也会执行“缓扫”政策,让满地金黄尽可能地延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圆明园和园博园虽然念起来只有一字之差,但风格确实迥异,一个是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一个是精心打造的当代园林。园博园的位置本来是垃圾填埋场,如今却成了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皆有的遛娃好去处。

如果是为了赏银杏,推荐从园博园的3号门进入,这里的主轴道路便是银杏大道,说起壮观来不遑多让,800多株银杏树在阳光下闪耀着金黄,现代园林的大与贴近自然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从3号门进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里有一个观景台,从观景台向下看,可以看到锦绣谷——园博园著名的下沉花园。下沉花园也是当代园林才有的新鲜事物,而且这个下沉花园本来是个30米深的大沙坑,也不知道设计师是怎样奇思妙想,才因地制宜,让沙坑摇身一变成了花园。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15号

常营公园

除了住在附近的妈妈,大家遛娃可能都不会想到常营公园。但如果说赏银杏,常营公园却是非常值得跑一趟的。因为这里本来就位于常营西北部绿化隔离地区的千亩银杏林中。这个规模的银杏林,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一看了。

常营公园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规模也不算小,园区内氛围运动健身区、休息游憩区、生态养生区。最让小爱心动的就是运动健身区,中心体育场、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小型足球场应有尽有,还有老少咸宜的健身广场,喜欢运动的娃一定可以玩得很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常营中路

北京大学

作为北京也是全国最著名的学府,北大的银杏也是各大学中最出名的。

北大西门内就有四棵颇具规模的古银杏,其中两棵尤为壮观,已经成为了北大秋景的标志。此外,著名的未名湖畔也有几棵年轻的银杏,虽然枝桠还嫌稚嫩纤细,但衬着未名湖荡漾的湖水,另有一番风韵。

其实,北大校园各处都分布着零零散散的银杏,在校园里转上一圈,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银杏景致,还能感受一下高等学府独特的书卷气,这里的银杏也被称为“最有文化的银杏”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清华大学

似乎无论什么,说起北大必然也要提起清华,就连银杏秋景也不例外。北大的银杏虽有名,清华的一树树金黄也不甘落后。

赏银杏建议从清华南门进入,沿着南北方向的大路走到十字路口,往西转弯,便来到了银杏大道。这条银杏大道不仅景美,也继承了清华学子的书卷气,整条路有一种宁静致远的独特气质。

小爱上大学时,也经常去清华探望同学,跟着同学走到宿舍五号楼,楼下也有金黄的银杏,等到落叶,满院金黄,这样的美景着实让小爱羡慕不已。当然,带娃去逛清华也是对体力的考验,因为清华真的是太大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北京交通大学

比起清华北大,北交大就要低调得多了,但这里却是个隐蔽的遛娃好去处。

图书馆旁边的小花园中,总集中着不少小宝宝,在大草坪上追逐嬉戏,软绵绵的草坪,摔倒也完全不怕。到了秋天,这里就成了金黄的海洋,不少宝宝都在这里照相留念,一眼看去,孩子竟然比学生还多。

离小花园不远,就是交大的银杏大道了,虽然这一路都有银杏,但还是银杏大道两旁的更加齐整壮观,配上蓝天白云,简直太美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在北京众多高等学府中虽然不算出众,却经常被影视剧选中,作为拍摄地,可见这里的校园景色有多美。

这里最美的,也就是位于图书馆南侧的银杏大道。到了银杏黄了的时节,校方还会开设夜景灯光秀,暖暖的灯光配上金黄的银杏,就像童话世界一般。

每年十一月中上旬是北科大赏银杏的黄金期,今年想去看看的亲一定要时刻注意时间,因为银杏叶子什么时候黄和天气的冷热程度有关,而且因为盛期短,所以真的会一不小心错过。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30号北科大机电楼713号

北京林业大学

既然是林业大学,校园的园林景致自然不会差。

林业大学的银杏大道贯穿小南门和北门,从地理位置上看,简直是位于校园的正中央。整个银杏大道一共有67棵银杏,都是建校时就种下的,虽然不是古树,但树龄也不短了。道路东边是办公楼和实验楼,西边是宿舍楼和体育馆,在银杏大道上漫步,小爱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青涩的学生时代。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理工大学

作为北京著名的理工科院校,北理工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直男气质重,似乎和文艺不太沾边。但到了秋天,这个刻板印象就会不攻自破,因为这里的银杏自带文艺气质。

银杏这种植物不仅古老,而且仿佛有留住时间的奇效,在银杏掩映下,教学楼仿佛重回书香浓厚的80年代,也许这些银杏树早已曾为一代又一代学子求学生涯中的一部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银杏大道也是帝都校园中的一大盛景。从南门进入校园,往体育馆方向走,就能找到这条著名的银杏大道,每到观赏银杏的时节来临,就有很多学生在这里拍照留念。

小爱去过北师大几次,这里的校园十分规整,教学楼也大都比较新,气派明亮的教学楼配上古老的银杏,却完全没有违和感,反而恰到好处。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的银杏不多,推荐给大家是因为这里有两棵在银杏界非常有名的古树。不少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曾经研究过这两棵古树,关于它们也有很多说法,有的学者认为这里是元代护国仁王寺遗址,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元代镇国寺遗址。虽然众说纷纭,但历史悠久是肯定的了。

建设国家图书馆时,就对这里的古银杏实施了保护措施,因为这两棵树位置低洼,容易积水,所以需要格外呵护,可见工作人员对这两棵银杏的重视。

另外,国图旁边的紫竹院公园中也有两株树龄400岁的古银杏,可以一次打卡两个地方,带娃来一次古银杏鉴赏之旅!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

石刻博物馆

△photoby@龙行天下83

小爱一直纠结把石刻博物馆放在古寺里还是场馆里,毕竟它也是著名的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啊!但因为在妈妈圈里,石刻博物馆应该算是帝都最网红的小众博物馆之一,所以还是归类在场馆中了。

石刻博物馆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天,没有之一。作为一个户外面积非常大的博物馆,当秋天满树金黄之时,一边鉴赏文物石刻一边漫步于秋季美景之中,该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五塔寺最著名的自然是金刚宝座塔,塔前的两株银杏树有500多年的历史,也是北京著名的古树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石刻博物馆还请来专家协助养护这两棵古银杏,可见它们的地位之高。

篇幅有限,不能多说,总之,石刻博物馆的秋天绝对不能错过,妈妈们不用犹豫了,带娃去就对了!对了,这个月底小爱有两场石刻博物馆的明星活动,赏秋+博识两不误,可以戳这里了解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

小爱在前些天曾发过一片盘点名人故居的稿子,里面就提到了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向来深爱银杏,他说银杏超然却不隐遁,又说银杏是东方的圣者,中国的国树。因此郭沫若故居中自然少不了银杏。现在的郭沫若故居中一共有十几棵银杏,其中不少都是从郭沫若西四大院的老房子中移植过来的,可以说是根红苗正。

在秋季的暖阳中,郭沫若的雕像凝望着曾经深爱的银杏,成了郭沫若故居代表性的一景。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2049国际文创园

2049国际文创园是个新兴的遛娃地,小爱是在小红书里被种草的,因为这里有一个粉色的动物世界,不仅有羊驼还有小猪、鸵鸟和孔雀。

文创园本身是苏联时期的老厂房加职工大院,所以自带工业风和后现代的艺术气质,整体观感和798很像,园区面积很大,里面还有餐厅、剧场和文艺相关的工作室。

到了秋天,这里的银杏就成了主角,艺术区面积大人又不多,非常适合娃疯跑撒欢儿,感受秋天的艺术气息。

地址:朝阳区三间房南里4号院

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香火最旺的寺庙,也是北京最著名的银杏观赏地之一。

雍和宫的银杏,比地坛公园的银杏大约晚一周时间变黄,所以如果不小心错过了地坛公园的,可以来雍和宫碰碰运气。

雍和宫本来是王府,出了两位皇帝,所以殿宇辉煌,虽是寺庙却完全是皇家气派。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走进雍和宫,都会觉得突然安静下来,虽然地处闹市,却完全可以闹中取静。这里的银杏与红墙金瓦相映成趣,金碧辉煌却不觉得奢华,反而有一种更加静谧的观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

和石刻博物馆的情况相近,小爱一直在纠结,八大处究竟算是公园好还是算作古寺好,但毕竟八大处是以古刹得名,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算作古寺更合适。

而且八大处的银杏树也主要分布在寺庙内,大多是百年以上的古树。比如大悲寺、灵光寺、观音殿、佛牙舍利塔前都有银杏,其中大悲寺的古银杏最为历史悠久,树龄竟然达到了800年!

据往年经验,这里的银杏观赏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号

红螺寺

红螺寺号称京北第一大寺,不少妈妈都带娃去过,但你知道吗,这里有著名的植物景观“三绝”,其中就包括了两棵来自唐朝的雌雄银杏。

这两棵银杏位于大雄宝殿前,清代寺内僧人写诗道出这两棵树的奇妙之处:“红螺寺院两银杏,雌雄异株分东西。西雄开花不结果,东雌无花果实丰”。虽然这样的现象可能只是一个由于不了解银杏习性产生的误会,但雌雄银杏的壮观还是非常值得一看。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红螺路2号

潭柘寺

与红螺寺的雌雄银杏类似,潭柘寺也有两棵高大的古银杏!两棵中东侧的一棵就是鼎鼎大名的帝王银杏,距今已经有1300年了,刚才还在为八大处银杏800年的树龄惊叹,但比起帝王银杏来,似乎也还是太年轻。

叫做帝王银杏,除了年代久远,当然还有更有说服力的原因。传说在清代,每换一个皇帝,这棵树就会长出一条小干,因此乾隆皇帝就封这棵古银杏为“帝王树”了。作为银杏中的王者,如果只看一棵古银杏,那非这棵莫属!按照每年惯例,十月底十一月初,是观赏帝王银杏的最好时节,妈妈们可以准备去打卡啦~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大觉寺

来大觉寺赏银杏,一定要看看这里“独木成林”的壮观景象。这里的这棵古银杏不仅也有千年树龄,而且极为粗壮,七八个人围成一个圈也未必能抱得过来,巨大的树冠更是几乎能把整个寺院的天空覆盖,遮天蔽日这个词到这里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什么说独木成林呢?因为这棵树的根系还生发出了不少树,也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一棵树居然能有如此强大的能量,在这里给孩子讲一节生动的植物棵,再合适不过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觉寺路9号

北京地坛在什么位置

地坛的详细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如果去那边旅游找不到景点的具体位置,可以将景点名字记下来,到时询问当地人即可。

地坛公园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皇地祗神”的场所,园内有众多的明清时期古建筑,还有祭祀场所和物品展示,可以来此了解祭祀过程。另外,地坛公园环境优美,每年10-11月份,园内银杏黄叶遮天蔽日,十分适合前来摄影拍照。

北京的地坛是与

相互对应的,因为古人有“天南地北”和“天圆地方”的说法,所以天坛建在南侧,地坛建于北侧。而天坛内的建筑都是圆形,地坛内的建筑则全都是方形,这也是地坛公园内的一大特点,可以留意看看。

地坛公园的长宽大约都有六百米左右,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入口,游客进入后步行漫步游玩即可,一般游玩两个小时为宜。

若从南门进入,首先回来到地坛公园内的皇祗室,这里供奉着皇地祗神,还有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的神位,是地坛公园内的主要建筑。除了众多的文物外,这里还是一座文物陈列室,内部展示了编钟、编磬、鼓等众多的祭祀用品,可以在此了解祭祀的物品和过程。

在皇祗室背后便是地坛公园的核心地坛,地坛又称方泽坛,是皇帝祭祀的主要场所。整个坛呈方形,是北京五大坛(天坛、地坛、

中的第二大坛。坛上还有象征五岳五镇等地的铜鼎、石鼎等,都可以简单参观一下。

参观完方泽坛后继续前行,是地坛的第二院落。这里有斋宫、钟楼等古建筑。斋宫曾经是皇帝来此祭祀时居住的地方,所以这一院落的环境也比较优美。院内树木众多,有月季园、养生园等小园林景观,有湖水、假山,每到春夏季节还会有花朵开放,环境很是优美。在院落西侧还有精美的牌楼等建筑,都可以参观或拍照。

经过第二院落后便是最靠近北门的第三院落,这里的重点是位于东边的儿童游乐园,这里有旋转木马、飞虎奇兵等简单的儿童游乐项目,可以带小朋友前来游玩,每项收费约10-15元左右。

每年的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园内的银杏大道都是北京人民拍摄黄叶的热点。地坛公园内的银杏大道是北京最古老的银杏路,其中有些银杏树是在明朝建坛时就种下的,每到黄叶时节满眼金黄,十分漂亮。银杏大道位于公园北侧,从北门进入后便可以看到。

春节期间,地坛公园会有盛大的庙会活动。届时公园内会十分热闹,很多出售传统物件的摊位、小吃摊等红红火火。在地坛上,还会有仿清的祭地表演,展示了皇帝祭祀大典的盛况。另外还有各地区和民族的风情表演、乐队表演、相声曲艺表演等,全都十分精彩,可以前来游玩。具体的时间安排可以电话咨询。

地坛周边还有很多景点、酒店、餐厅,比如:

景点

北京蜡像馆与地坛距离0.13km

地坛公园银杏大道与地坛距离0.21km

五道营胡同与地坛距离0.56km。

北京地坛公园的位置,哪个门是地坛的正门

地坛公园就在安定门地铁站,从地铁站出来往北走几步就是地坛西门。

谁知道我与地坛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是文章的一、二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过我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心中永远的地坛。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礼拜日》《舞台效果》等。还有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祗室”和拜台。“皇祗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官、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祝活动废止。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祗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课文节选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第一第二两个部分。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和平里的景观介绍

《我与地坛》是在 2002年5月发行的图书,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教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中。下面是我整理的我与地坛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祗室”和拜台。“皇祗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官、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祝活动废止。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XX”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祗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课文节选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第一第二两个部分。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雍和宫隔河相望,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座环境幽雅、庄严肃穆的皇家坛庙园林。

地坛又称方泽坛,也称拜台,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这样宏伟宽敞的祭地坛,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西门牌楼高大雄伟壮观,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重新修建的,建设规模居北京市牌楼之最,绿色的琉璃瓦面,绘以单凤图,双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是地坛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新增了月季园、牡丹园、集芳圃等新的园林景点。其中由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名的月季园是一个集展览、观赏、科普于 。

一体的月季花园,内有月季300余种;幽雅别致的牡丹园中喷水池、石拱桥、亭廊、水榭相接;集芳圃则是别具特色的园中园。

地址:东城区安外大街甲2号

开放时间:每日6:00--21:00

门票:2元

位置: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雍和宫隔河相望

地坛是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过去曾是禁区。1911年清皇朝被推翻后,祭地礼仪废止,由封闭性转向开放。1923年8月,被黜清帝溥仪为筹款救济日本东京大地震之灾民,而首次售开放地坛。1925年经过多方筹款,将地坛进行整修后,辟为“京兆公园”,在园内增设世界园(画地为图,以石代山,以草代水,以花木辨其国土,以旗帜志其国名的露天大沙盘)、运动场、通俗图书馆等。1928年改为“市民公园”,1935年停办公园,仍以“地坛”名开放,1957年4月21日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

由于年久失修,加之1911年后屡驻军队、医院,部分古建筑及古柏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以来,国家投资四百余万元,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与重建,1984年5月1日地坛公园正式开放,并于5月24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后的地坛公园增设了一些中档旅游设施,并新建了“牡丹园”、“集芳囿”等古典式景园和月季园,一个昔日的禁区,今日已成为首都人民和国内外广大游人所向往的游览胜地。

1、从北京站、崇文门方向可乘104、108路车至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2、从天坛、永定门方向可乘803路车至雍和宫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3、从动物园、西直门方向来可乘27路车至安定门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4、从玉渊潭、三里河方向来可乘13路车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5、从中关村方向来可乘302、367路车至和平街北口转13、62路车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6、从东直门外方向可乘18路车至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7、从北沙滩、北苑方向来可乘328、358及407路至安定门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8、从大北窑、工人体育馆、农展馆方向来可乘113路车至安定门终点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9、地铁沿线各地可乘地铁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10、从九龙游乐园、航空博物馆方向来可乘912路车到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

11、从龙潭湖游乐园方向来,可乘116、807路车到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

地坛公园从1985年起每年都举办春节文化庙会,赶会的国内外游人年达120万人次之多,庙会盛况扬及海外。地坛公园正以其较高的文化品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地坛公园的另一项娱乐活动就是“祭地表演”。祭地礼仪,随着历史的深化内容不断扩充,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明清两两朝祭地形式尤为隆重。每逢农历夏至或国有大事,当朝皇帝都要亲至地坛拜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按照清代乾隆时期的祭拜程序,编排了“仿清祭地表演”。看到“皇帝”及“文武百官”三拜九叩,仪仗队威武庄重的恢宏场面,您也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

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祗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

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200块,最外者156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548个石块,下层共有1024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凡此种种,皆是“地方”学说的象征。

方泽坛建筑艺术上的又一突出成就体现在空间节奏的完美处理。全坛方形平面向心式的重复构图,使位于中心的那座体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台显得异常雄伟,这种非凡的气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围建筑物上一切多余的部分,使其尽可能地以最简单、最精练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净化的环境;其次则是巧妙的空间结构处理手法:两层坛墙被有意垒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层墙封顶下为1.7米,内墙则只有0.9米,外层比内层高出了将近一倍;外门高2.9米,内门高2.5米。两层平台的高度虽然相近,但台阶的高度却不同:上层台宽3.2米,下层台宽3.8米。这种加大远景、缩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强了透视深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还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节奏:当他沿着神道向祭坛走去时,越向前走,建筑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显得高大,当他最终登上祭坛时,自然会有一种凌空抚云、俯瞰尘世之感。除了视觉上促使人产生节奏感之外,这里还重视人的触觉,特别是脚的感觉。中国建筑历来重视地面的铺作和道路、台阶的距离远近曲直,目的即是要创作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或气氛。方泽坛的空间和距离,从一门到二门,二门到台阶前都是32步左右,两层平台都是8级台阶,上二层平台又是32步左右。这种人行进间持续时间久暂相同的重复,自然而然地使人脚的触觉转化成心理上的节奏,舒畅的平步青云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说,帝王祭天是为了表现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于天的话,那么,他们在祭地之时,所要强调的是自己君临大地、统治万民的法统。因此,天坛建筑以突出天的至高无上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从属地位,而地坛建筑则不然。它虽然也要表现大地的平时与辽阔,但更要突出作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严,要唤起 帝王统治万民的神圣感和自豪感,所以,营建地坛的古代建筑师们才煞费苦心地做了上述构思与设计。

地坛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也颇具匠心.全部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过渡,形成了协调艺术整体、创造气氛的作用。祭台侧面贴**琉璃面砖,既标明其皇家建筑规格,又是地坻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九龙壁之外,很少见到这种做法。在黄瓦与红墙之间以灰色起过渡作用,又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常见的手法。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伴以强烈的红白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红墙庄重、热烈,汉白玉高雅、洁净;红色强调粗重有力,白色如轻纱白云,富有变幻丰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质感;红色在视觉上近在眼前,象征尘世,而白色则透视深远的效果,远方苍松翠柏的映衬,又使祭坛的轮廓十分鲜明,更增添了它神秘、神圣的色彩。

公园现存有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多处古建。为保护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东城区园林局于95年投资30余万为古建大殿安装了防火保护神——烟感报警系统,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保护,特别是1999年完成对神马殿的居民搬迁和修缮,2000年又自筹资金200多万进行了钟楼复建和坛墙修复,为20世纪地坛文物古建保护工作划上一个圆满句号。 经过多年建设,它已由过去衰败破落的祭祀坛庙发展成一座具有良好生态与景观效果的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