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丽都公园正在修建吗

2.2021无锡太湖花园街区公园最新规划及改造内容

3.公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需要注意哪些?

4.如何提高公园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文化公园改造提升设计方案,文化公园改造提升设计方案怎么写

2022年临沂城区首批新建“口袋公园”位置公布

01柳青·南京园

公园命名“柳青·南京园”,位于南京路与沂蒙路交会东南、西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3.3万_。

方案采用“疏林草地”的设计手法,将榉树、水杉、草坪等进行科学搭配,场地设游园步道、休憩设施、活动设施、公厕、林荫停车场等,在提供市民就近活动场所的基础上缓解部分交通拥堵。

02沂河·银杏园

公园命名“沂河·银杏园”,位于滨河西路西侧钓鱼一号院东侧,提升改造面积约1.7万_。

方案以银杏为骨干树种,建造247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兼顾停车与生态绿化双重功能。同时,结合周边环境,合理设置休憩设施、公厕等服务项目。

03银雀·红枫园

该公园命名为“银雀·红枫园”,位于解放路与宏大路交会东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13500_。

公园定位为体现人文关怀的综合性市民休闲公园。园内设置生态停车场、公共卫生间、趣味篮球场、儿童活动场等,同时结合现状植被增加榉树、枇杷、红枫等树种。

04陷泥河—民丰小区南

公园位于清河北路北侧、民丰小区南侧,提升改造面积约2422_。

公园设计定位为趣味运动主题,设置羽毛球场、儿童乐园、乒乓球场地、生态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为居民提供休闲运动场地,同时增加榉树、乌桕、白蜡、樱花、海棠等植被。

05柳青·劝学园

该公园命名为柳青·劝学园,位于马陵山路与北京路交会处西北角,提升改造面积2450_。

公园靠近沂龙湾小学,以“劝学”为主题,融合停车、科普、休闲休憩、人流疏散等功能。公园设有林荫停车场、公厕、景观廊架、科普景墙、景观花坛、迷你活动区等。植物品种有大叶女贞、银杏、国槐、淡竹、乌桕、丁香等。

06涑河体育公园

该公园位于沂蒙路与涑河北街交会西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5000m_。

公园以活力运动为主题。设计结合现状绿地,增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公厕、园林养护工具间、林荫停车场等,为周边居民及学生提供实用便利的休闲活动空间。

07成都路与沭河路交会

该公园位于成都路与沭河路交会西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2000m_。

公园以陪伴、关爱、时光为设计主题。公园设有主题景墙标识、特色休闲坐凳、休闲廊架、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树种搭配在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柳树、松树、紫叶李基础上,增加榉树、樱花等树种。

08南京路与孝河路交会

该公园位于南京路与孝河路交会东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2000m_。

公园设计定位为消防教育主题绿地,街角设置消防文化宣传廊架、局部点缀消防主题趣味小品、消防知识牌、复合型廊架、公共卫生间等设施。场地在保留现状植物的基础上增加榉树、樱花、海棠等植物。

09济南路与文峰山路

该公园位于济南路与文峰山路交会西北、西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2000m_。

公园位于道路平交口,结合周边商铺,定位为现代艺术商业绿地和现代休闲绿地。设置廊架、布置休闲座椅,增加早樱、夏鹃等开花植物,提升城市色彩。

10北京路与秀水路

公园位于北京路与秀水路交会北侧,提升改造面积约2000m_。

公园定位为休闲、邻里交流为主题的艺术阅读公园。结合现状树阵,设置艺术桌凳、条石座椅等景观小品打造林下阅读空间。同时,在现状植被的基础上增加紫薇、樱花等观花树种。

11万通盛世馨园

该公园位于陷泥河万通盛世馨园北门西侧,提升改造面积约3200m_。

公园设计定位以火车文化为主题。公园设置有卫生间、活动广场和复合型活动场地。保留现状柳树、玉兰,增加樱花、榉树等。

12小皇山

该公园位于滨河东路与长安路交会东北角,提升改造面积4780m_。

该公园以小皇山历史文化为基础,提取凤凰的元素融入场地之中。设计充分利用现状高差形成竖向景观丰富多变的活动区域。活动区设休憩设施、卫生间、儿童设施等元素,并结合疏密有致、丰富多变的植被丰富空间层次。

13柳青·樱花园

公园命名“柳青·樱花园”,位于广州路与马陵山路交会东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4000m_。

公园依托现状植被条件,增植早樱、晚樱、染井吉野樱等混合种植,形成主题樱花园。园内设儿童游戏场地、休闲小广场、廊架、公厕等,为周边居民提供游赏兼具的休闲绿地。

14柳青·玉兰园

公园命名“柳青·玉兰园”,位于马陵山路与武汉路交会西南角,提升改造面积约3000m_。

公园以玉兰花为主题,以实用性、趣味性为原则,结合场地现状设园路、健身墙、廊架、坐凳、公厕等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通行、游憩、为一体的休闲绿地。

15南京路与苍山路交会东南角

该公园位于南京路与苍山路交会东南角,提升改造面积1000m_。

公园以蜂巢元素为设计主题,旨在打造如同蜂巢般稳固安心的公共景观空间,公园内部设休闲小广场、主题景墙、廊架、坐凳、公厕等,营造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游憩空间。

依据来源:临沂城市管理

成都丽都公园正在修建吗

提升改造区域文化特点,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该区域的文化特点,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地域特色等方面。然后,制定一系列的改造方案,包括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文化产品的开发等。

在执行改造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与当地群众的沟通联系,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需求,以满足他们的文化期待和需求。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要提升某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我们可以在当地文化公园、博物馆、历史街区等地方增设文化展览、文化主题演出、传统文化体验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步伐。

2021无锡太湖花园街区公园最新规划及改造内容

正在构建。根据查询成都人民政府官网公开信息得知,截止到2023年8月8日成都丽都公园正在修建。加强对丽都公园的日常管理,对硬件设备进行维修,对绿化带进行修剪。成都丽都公园成都人喝茶悠闲爱去的街心公园,是一座集文化文物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公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需要注意哪些?

无锡可能又会多一个公园哟,目前公园还在规划阶段,还没有正式开始运营,等正式开放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下面就会相关的规划设计,大家可以看看新建设的有哪些方面。

太湖花园街区公园及配套用房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批前公示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长江路西侧、伯渎港北侧,建设单位为无锡市新吴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地块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0921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服务设施用地、街旁绿地。

改造内容

方言园

绿地位置:澄江路黄山路交叉口。

改造内容:

方言园,顾名思义,就是以方言为主题的公园。在公园中融入方言文化内容,“屋头噶”“老小嘎”“来别相”等方言也会让人倍感亲切,整个方言园还将栽种松果菊、佛甲草、蓝雪花等各种花卉植物,更新现有的康体步道,做到四季有花,随处见景。该项目计划9月份进场施工。

徐霞客广场公园

绿地位置:

原来徐霞客广场绿地。

改造内容:

徐霞客广场公园将对雕塑广场区、入口停车场、休憩健身区和综合游乐场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增加停车位,进行绿化梳理,完善园路系统,增设景观构架。

保留原有高大乔木,林下设置健身场地与休闲广场,完善场地功能。场地中间空地增设游乐场地,东南角设置出入口,方便周边居民。项目计划9月份进场施工。

除了提升改造方言园、徐霞客广场公园,还将对澄西路、江城家园北侧、芙蓉大道与花山路转角等地块进行改造,建设咱老百姓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福巷”公园

突出“浮桥水巷”主题,通过南北景观的联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游玩休憩、文化交流的空间。

口袋公园-“智慧绣线”公园

通过景观的空间衔接,打造“智慧+运动”活力趣味的社区景观和公共互动空间,形成“多彩趣味街区”。

口袋公园-“绣圃”公园

以“绣圃”为主题,构建幸福邻里生活社区绿地,打造趣味健康的住区游园。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288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等相关指标符合规划要求。

如何提高公园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适用、经济、生态、以人为本的原则。适用是指园林的功能要求要满足人的活动需要;经济是指园林绿化的投资、造价、养护管理等方面的费用问题,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美观是指园林的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生态是指园林绿化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基础上。特色是指园林的个性,要营造有特色的园林。以人为本是指园林的使用主体是人,园林设计要处处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宗旨。

园林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是否适用的问题,其次考虑是否经济,然后考虑是否美观和生态问题。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但必须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上。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既不能片面强调,也不能相互孤立。这是园林绿化认定的总方针,一般均需按照这个方针来设计。在不同情况下,根据园林绿地类型的差异,适用、经济、美观这三者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一、适用原则

以公园为例,首先要为游人创造出良好的休闲环境。有进行科学普及和体育活动的文体设施,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有儿童游戏的场地等,使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都能各得其乐。通俗地说,游人置身园中,夏天可少晒太阳,雨天能不淋雨,累了有凳椅可休息,饿了渴了有饭吃有水喝等。这就是公园的适用问题,而且是首要的问题。

以植物园为例,在适用方面,首先要保证各种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及其他植物科学研究工作能够创造性的进行,以便为科学研究服务。同时,还能够向群众全面的进行植物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使群众掌握植物的科学知识。

动物园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动物能获得适宜的生活空间,保证动物能够活得了,活得好。同时,要确保游人及饲养人员的安全,绝对不出危险。此外,还要有助于动物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这是动物园的适用问题。

总之,不同园林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必须首先深入分析了解。园林的功能要求虽然是首要的,但并不是孤立的,因此在解决功能问题时,要结合经济上的可能性和艺术上的要求来考虑。如果一个设计,功能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既不经济,也不美观,甚至与生态原理相违背,则仍是一个失败的方案,不能付诸实施。

二、经济原则

自古以来,造园活动就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挂钩。园林是否能建成以及其规模与内容,包括建成后的维护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济条件。总的来说,园林建设应尽量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使园林建设发展水平与国家,地区或单位的经济实力相适应,否则再好的设计也是难于实现的。比如在筑山和理水上,要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地形,以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为主、以适当的人工改造为辅,争取挪动最小的土方而又能发挥功能上和景色上的最大效果。原有建筑和原有树木,要尽量利用,又要善于借景。在植物种植上,以乡土树种和栽培繁殖容易的树木为主、外来树种和栽培繁殖较困难的为辅;以木本为主、草本为辅,一般区域以栽培合格的出圃大苗为主,重点景区可考虑移植大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养护的管理方便。节约施工和养护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贯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艺术表现手法要采取“画龙点睛”的方法,经济使用名贵花木和艺术性虽高但造价高昂的建筑。

园林的“经济”也并不是孤立的,并不是单纯追求少花钱,而是在多办事和把事情办好的前提下少花钱。也就是说要从适用和美观来考虑,把经济和适用、美观统一起来,该花的钱和一定要花的钱,当然还是要花的。

三、美观原则

园林中的美观,是指园林除了满足功能要求以外,还要考虑游人的审美情趣,满足游人赏景的要求。主要是指园林中地形、地貌、水体的起伏开合;建筑物的布置;游览路线的安排;树木及花草的搭配;园林空间的组织;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理,达到风景优美,使游人喜闻乐见,心情舒畅而流连忘返。

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可以丰富园林空间,增加层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地形的变化可以让人产生错觉,扩大园林空间。水体要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开有合,可用岛、半岛、堤、桥和曲折多变的水岸、驳岸分隔组织出丰富的水面空间景观层次,使其产生点、线、面的韵律感。建筑的布置或按轴线排列或按功能需要错落有致,或气势磅礴,或小巧玲珑。树木花草的搭配在满足其本身的生长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变化,或繁花似锦,或满园春色。园林是绚丽的彩色世界,是供人们游览的空间境域。园林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能引起感情反应。

例如,园林中色彩协调,景色宜人,能使游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游兴倍增;倘若色彩对比过于强烈,则令人产生厌恶感;若色彩复杂而纷繁,则使人眼花缭乱,心烦意乱;若色彩过于单调,则令人兴味索然。若所用色彩为冷色,可使环境气氛幽静;若为暖色,则能使环境气氛活跃。因此,如何科学的艺术的运用色彩美化环境,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生态原则

园林如果仅仅解决了适用,经济和美观还不行,还必须考虑将园林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环境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将生态环境科学引入城市科学,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于是景观生态、环境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国家公园的出现和城市生态系统工程的提出,即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

园林绿化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以达到融游赏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为目的。在现代园林建设中,首先,应特别重视植物造景的作用。其次,应提倡多用乡土树种。最后,植物造景时,应以体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之一,乔木、灌木、草本并用层次结构合理,各种植物各得其所,以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五、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事物特殊的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特色产生差异,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因此都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性景观对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城市特色性景观的创造一方面要理清历史文脉,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地域特征。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越是有差异,特色越容易显现,这种个性和特色源于历史和传统,源于久远和遥远。城市景观特色主要由文物古迹的特色、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格局的特色、城市景观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以及城市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等构成,一个城市的景观特色是它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符号特征,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武汉的黄鹤楼、杭州的西湖、安徽西递古城等都是其城市的特色景观。当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应避免格式化的统一局面,应努力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将各个城市的城市精神纳入景观设计的风格之中,将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城市历史、城市精神与城市景观共同打造出城市富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

六、以人为本的原则

景观空间,如果不与人的行为发生关系,则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因为它只是一种功能的载体。人的行为如果没有空间环境作背景,没有一定的氛围条件也不可能产生。空间与行为的结合构成了为人使用的场所,以适应人们各种不同的行为,只有这样的空间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以人为本”这个概念逐步走向大众生活,成为大家熟悉的名词。它的内涵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即人性化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

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始终把人的各种需求作为中心和尺度,分析人的心理和活动规律,依次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交往需求、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按照人的活动规律统筹安排交通、用地和设施,充分考虑城市人口密集、流动量大、活动方式一致性高和流动的方向性、时间性强的特点,依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去设计、建设各种内外环境以及选择各种所需材料,对场地的规划设计致力于建设一个高度舒适的区域,杜绝非人性化的空间要素。合理安排无障碍设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类群体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人享受设计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进而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达到人和物的和谐。

为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等生活需要,切实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园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是供民众公平享受的绿色福利,是公众游览、休憩、、健身、交友、学习以及举办相关文化教育活动的公共场所,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重要功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群众对公园的数量、内涵、品质、功能、开放时间与服务质量等方面需求不断提高;二是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市民群众休闲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园的免费开放,公园游客量急速增长,节假日更是人流剧增,公园的安全、服务、维护等方面压力不断加大;三是城乡统筹发展对公园类型、布局、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城市道路拓宽、地铁修建、房地产开发以及“以园养园”等变相经营对公园的用地范围、公益属性及健康发展都造成威胁。

各地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安定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公园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生态、低碳、人文、和谐的理念,始终坚持公园的公益性发展方向,切实抓好公园建设管理工作。

二、强化公园体系规划的编制实施

各地要在编制或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本着“生态、便民、求实、发展”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构建数量达标、分布均衡、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一是适应城市防灾避险、历史人文和自然保护以及市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植物园、湿地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等不同主题的公园,并确保设区城市至少有一个综合性公园。二是与城市道路、交通、排水、照明、管线等基础设施相协调,统筹城市防灾避险及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等发展需求。严格控制公园周边的开发建设,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场地、预留公交车停靠站点,限制公交车之外的机动车通行,并保障公园内交通微循环与城市绿道绿廊等慢行交通系统有效衔接。三是在保护、改造提升原有公园的基础上,按照市民出行300-500米见公园绿地的要求,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城乡统筹建设、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确保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四是将公园保护发展规划纳入城市绿线和蓝线管理,确保公园用地性质及其完整性。

三、加强公园设计的科学引导

各地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顺应自然、低碳环保的公园设计理念,从设计环节上引导公园建设走节约型、生态型、功能完善型发展道路。一是严把设计方案审查关,防止过度设计。公园设计要严格遵照相关法规标准,严格控制公园内建筑物、构筑物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保证绿地面积不得少于公园陆地总面积的65%;严格控制游乐设施的设置,防止将公园变成游乐场;严格控制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等,杜绝盲目建造雕塑、小品、灯具造景、过度硬化等高价设计和不切实际的“洋”设计。二是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综合功能。新建公园要切实保障其文化、科普教育、健身交友、调蓄防涝、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并在公园改造、扩建时不断完善。三是突出人文内涵和地域风貌。要有机融合历史、文化、艺术、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突出公园文化艺术内涵和地域特色,避免“千园一面”。四是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要着力保护自然山体、水体、地形、地貌以及湿地、生物物种等资源和风貌,严禁建造偏离资源保护、雨洪调蓄等宗旨的人工湿地,严禁盲目挖湖堆山、裁弯取直、筑坝截流、硬质驳岸等。五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植物、适生植物为主,合理配植乔灌草(地被),做到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

四、严格公园建设过程的监管

各地要在保护好现有公园的基础上,有序建设新公园,合理改造提升、扩建老旧公园。一是切实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公园项目从招投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专业化监督管理,确保严格遵照规划设计方案和工艺要求,安全、规范施工建设。二是以栽植本地区苗圃培育的健康、全冠、适龄的苗木为主,坚决制止移植古树名木,严格控制移植树龄超过50年的大树;严格控制未经试验大量引进外来植物;严禁违背自然规律和生物特性反季节种植施工、过度密植、过度修剪等。三是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公园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审计,对违反规划设计方案施工、违规采购等要严肃查处,对不符合绿化强制性标准、未完成工程设计内容的公园建设项目,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四是切实加强对公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养护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水利、交通、房产等各相关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定期发布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养护、监理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工程质量、诚信等情况,及时公布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及处罚结果。五是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照明、清洁能源、雨水收集及中水利用、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公园品质和功能。

五、深化公园运营维护管理

(一)严格运营管理,确保公园公共服务属性。

公园是公共资源,要确保公园姓“公”,严禁任何与公园公益性及服务游人宗旨相违背的经营行为。一是严禁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茶楼等;严禁利用“园中园”等变相经营。二是禁止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资产转由企业经营、将公园作为旅游景点进行经营开发。三是严禁违规增添游乐康体设施设备以及将公园内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以租赁、承包、买断等形式转交营利性组织或个人经营。

各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公园提出处理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检查清理情况及时报送城市人民政府及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并督促整改。

(二)强化绿线管制,保障公园绿地性质。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一是禁止以开发、市政建设等名义侵占公园绿地。二是禁止出租公园用地,不得以合作、合资或者其他方式,将公园用地改作他用。三是严禁借改造、搬迁等名义将公园迁移到偏远位置。经过公示、论证并经审核同意搬迁的公园,其原址的公园绿地性质和服务功能不得改变。四是严格控制公园周边可能影响其景观和功能的建设项目及公园地下空间的商业性开发。市政工程建设涉及已建成公园的必须采取合理避让措施;确需临时占用的,必须征得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同意,并按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意见实施。

(三)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公园运营安全有序。

公园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安全督查机制,保障公园内各项设施设备安全运营。公园内举办大型活动或设置游乐项目必须首先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严格审查和公示管理,必要时需组织论证和听证。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公园必须合理设置防灾避险设施,并确保出现灾情时及时开放、功能完好。

各地公园要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制订公园管理细则,明确公园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游人等的行为准则,以优质服务游人为基本宗旨,倡导文明游园。一要保障公园内所有餐饮、展示、等服务性设备设施都面向公众开放。二要按功能分区合理设置游览休闲等项目,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文化节、游园会、书画展等文化活动,严禁低级庸俗的活动进园。三要加强卫生保洁以及公园内山体、水体、树木花草等保护管理,确保公园水质清新、设施干净、环境优美。四要加强游园巡查,制止和清除黑导、野泳、野钓、烧烤等行为,杜绝噪声扰民、商品展销、游商兜售等。五要加强对旅游团队的管理,讲解人员须持证上岗,对历史名园、遗址保护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湿地公园等,要实行专业化讲解。六要严格限制宠物入园(宠物专类公园除外),严禁动物表演,严格限制机动车辆入园。

(四)加大管养投入,保障健康永续发展。

要本着“三分建设七分管养”的原则,在切实加大养护管理投入的同时全面推进公园管养专业化、精细化。一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公园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和定额标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公园管养经费足额到位、保证专业化管养水准。二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设公园人、财、物以及游园、服务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健全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和动态监管机制,提高对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保护效力和公园综合管理效能。三是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开展引种驯化、物种资源保护、水质净化水生态保护等实用性、前瞻性研究。四是积极探索研究公园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公园等级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在收费标准、资金投入、考核检查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在标准完善、考核和监管机制健全的基础上,对公园卫生保洁、安全保卫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养护作业可实行社会化管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落实管理责任。

城市人民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要求,把公园建设管理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在理念引导、规划控制、资源协调、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强化主导作用。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制订完善公园建设管理的法规政策、制度以及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指导、监督公园管理机构正常履行职责,并对辖区内公园运营管理等组织考核并跟踪监督。

(二)完善公众监督。

各地要建立健全公园建设管理全过程监管体系,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营造“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百姓支持”的良好氛围。已建成开放的公园,要及时面向社会公示公园四至范围及坐标位置,加强社会监督。各地公园要建立自律自治和举报监督机制,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接受公众、媒体监督,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公园的维护、管理,促进公园规范运营、和谐发展。

(三)健全动态监管。

各地要建立公园登记注册、普查清理、督查整改等动态监管机制,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在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地区公园建设管理及跟踪督查情况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根据各地上报信息及群众举报、媒体报道等情况组织重点抽查和专项调查,并及时通报违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