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鸟龙的大致年代

2.盘点十大形状怪异的古生物(下)

3.关于恐龙的问题

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在哪里发现的_白垩纪公园的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鸟类是从恐龙进化来的

季强博士及其同事于三年前在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此后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全长0.65米,身体上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头较大,牙齿粗壮锐利;尾极长,由五十四节尾椎骨组成;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这种动物的骨胳结构具有明显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特点,但已发育了原始的羽毛,是一种从小型兽脚类恐龙向原始鸟类演化的过渡性动物。

季强据此并结合其他一些早期鸟类化石特点提出,在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中华龙鸟开始出现原始羽毛;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最早发育了翅膀和羽片为对称状的飞行羽毛;始祖鸟飞行羽毛的羽片已变为不对称类型;孔子鸟和长城鸟出现角质喙和尾综骨,飞羽很长。原始祖鸟和尾羽鸟为鸟类的开始,这类生物应称作“初鸟类”。

新发现的恐龙蛋很可能是某种小型恐龙鸟产下的,它们生活在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应该说,鸟类的起源是个谜。现在丠般认为,鸟类起源于恐龙,也有说法映,鸟类是恐龙的近亲。在中国发现的 带羽毛的恐龙 和孔子鸟,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都栯支持这一说法的论据。但目前这一说栕的正确性并不是100%受到肯定。孔子鸟 描述者侯连海就坚持认为,从拥有双 型头骨的杜氏孔子鸟来看,鸟类起源 初龙类 ,而非恐龙。即是说,初龙类是鸟类?恐龙, 鳄鱼 和 蜥蜴 的共同祖先。也有人认为,Longisquama迠种动物上面的羽毛,是该种非恐龙动它向鸟类进化的标志。但是这种Longisquama 是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因此,这种 并没有否定,鸟类出现的时间是大概 1.5亿年左右的中生代。 就恐龙-鸟类 一进化方向上,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 点。比如认为,两脚直立的恐龙首先 地上生活转移到树上生活,上肢仍然 小。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恐龙会在 树之间跳跃,上肢长长,开始出现羽 。后来这些带羽毛的上肢成为它们的 降落伞”,进行滑翔。直到最后最终 为可以飞行的翅膀。在 热河组 发现的 带羽毛的恐龙 ,如中国鸟龙,尾羽龙和小盗龙是恐頙-鸟进化过程的直接证据。从始祖鸟的 石来看,在1亿5千万年前的鸟类始祖?有明显的鸟类特征,但同时也带有明栾的爬虫类动物特征。其爬行类的特征?:口有牙齿;尾由18~21个分离的尾椎 构成;前肢有3枚分离的学骨,指端兠爪。其鸟类的特征为:有羽毛,有翼@骨盘为“开放式”;后足具4趾,3前1吠。体形大小如乌鸦,只能滑翔,尚不胠飞行。它正是当时 达尔文 进化论在鸟类进化上所预言的“缺失砄一环”,同时也是 进化论 正确性的一个证据。而孔子鸟,根据堶解剖特征,例如尾椎融合为尾综骨和栠牙的喙部,则在始祖鸟的基础上向现?鸟类更进一步。虽然孔子鸟还保留了栐些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如双窝型颅骨?但无疑,孔子鸟离“爬行类动物”的蠀缘关系比起后者与始祖鸟来说,是更蠜了。 而 羽毛 又是其中一重要话题。因为只有解释堽羽毛的出现,才能真正的认清鸟类的蠼源。以前一直认为,羽毛来自于 鳞片 的看法,目前与已得到的观察相抵。堔子鸟的羽毛,据有些专家认为,和始砖鸟所披的一样,是第五阶段的羽毛。堖羽片与内羽片的不对称,羽小枝之间堲出现钩连。这是现代鸟类的羽毛常见堢式。而在早期带羽毛的恐龙,如小盗頙,其羽毛则是对称的,是第四阶段的砽毛。 另外,羽毛是由β- 角蛋白 构成,鳞片也是。但其基底部鞘,与堺乳类动物的毛发一样,成分则是α-角蠋白。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短短3堃万年内,鸟类的进化如此之快,因食砩性质的改变和鸟类 嗉囊 的出现,使得由始祖鸟的有牙口部发堕到孔子鸟无牙的角质喙。而始祖鸟23芠尾椎骨到了孔子鸟身上,则融合为尾绠骨。鸟类是从恐龙进化来的

季强博士及其同事于三年前在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此后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全长0.65米,身体上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头较大,牙齿粗壮锐利;尾极长,由五十四节尾椎骨组成;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这种动物的骨胳结构具有明显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特点,但已发育了原始的羽毛,是一种从小型兽脚类恐龙向原始鸟类演化的过渡性动物。

季强据此并结合其他一些早期鸟类化石特点提出,在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中华龙鸟开始出现原始羽毛;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最早发育了翅膀和羽片为对称状的飞行羽毛;始祖鸟飞行羽毛的羽片已变为不对称类型;孔子鸟和长城鸟出现角质喙和尾综骨,飞羽很长。原始祖鸟和尾羽鸟为鸟类的开始,这类生物应称作“初鸟类”。

新发现的恐龙蛋很可能是某种小型恐龙鸟产下的,它们生活在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应该说,鸟类的起源是个谜。现在丠般认为,鸟类起源于恐龙,也有说法映,鸟类是恐龙的近亲。在中国发现的 带羽毛的恐龙 和孔子鸟,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都栯支持这一说法的论据。但目前这一说栕的正确性并不是100%受到肯定。孔子鸟 描述者侯连海就坚持认为,从拥有双 型头骨的杜氏孔子鸟来看,鸟类起源 初龙类 ,而非恐龙。即是说,初龙类是鸟类?恐龙, 鳄鱼 和 蜥蜴 的共同祖先。也有人认为,Longisquama迠种动物上面的羽毛,是该种非恐龙动它向鸟类进化的标志。但是这种Longisquama 是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因此,这种 并没有否定,鸟类出现的时间是大概 1.5亿年左右的中生代。 就恐龙-鸟类 一进化方向上,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 点。比如认为,两脚直立的恐龙首先 地上生活转移到树上生活,上肢仍然 小。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恐龙会在 树之间跳跃,上肢长长,开始出现羽 。后来这些带羽毛的上肢成为它们的 降落伞”,进行滑翔。直到最后最终 为可以飞行的翅膀。在 热河组 发现的 带羽毛的恐龙 ,如中国鸟龙,尾羽龙和小盗龙是恐頙-鸟进化过程的直接证据。从始祖鸟的 石来看,在1亿5千万年前的鸟类始祖?有明显的鸟类特征,但同时也带有明栾的爬虫类动物特征。其爬行类的特征?:口有牙齿;尾由18~21个分离的尾椎 构成;前肢有3枚分离的学骨,指端兠爪。其鸟类的特征为:有羽毛,有翼@骨盘为“开放式”;后足具4趾,3前1吠。体形大小如乌鸦,只能滑翔,尚不胠飞行。它正是当时 达尔文 进化论在鸟类进化上所预言的“缺失砄一环”,同时也是 进化论 正确性的一个证据。而孔子鸟,根据堶解剖特征,例如尾椎融合为尾综骨和栠牙的喙部,则在始祖鸟的基础上向现?鸟类更进一步。虽然孔子鸟还保留了栐些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如双窝型颅骨?但无疑,孔子鸟离“爬行类动物”的蠀缘关系比起后者与始祖鸟来说,是更蠜了。 而 羽毛 又是其中一重要话题。因为只有解释堽羽毛的出现,才能真正的认清鸟类的蠼源。以前一直认为,羽毛来自于 鳞片 的看法,目前与已得到的观察相抵。堔子鸟的羽毛,据有些专家认为,和始砖鸟所披的一样,是第五阶段的羽毛。堖羽片与内羽片的不对称,羽小枝之间堲出现钩连。这是现代鸟类的羽毛常见堢式。而在早期带羽毛的恐龙,如小盗頙,其羽毛则是对称的,是第四阶段的砽毛。 另外,羽毛是由β- 角蛋白 构成,鳞片也是。但其基底部鞘,与堺乳类动物的毛发一样,成分则是α-角蠋白。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短短3堃万年内,鸟类的进化如此之快,因食砩性质的改变和鸟类 嗉囊 的出现,使得由始祖鸟的有牙口部发堕到孔子鸟无牙的角质喙。而始祖鸟23芠尾椎骨到了孔子鸟身上,则融合为尾绠骨。

中华鸟龙的大致年代

美丽的白垩纪公园

在中国东北辽宁西部,保存着世界闻名的化石宝库——热河生物群。1.2 亿年前,这里是众多生物的天堂。在茂密的森林与交错的湖泊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蕴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在翼龙霸占的白垩纪的天空,鸟类不甘示弱,以后来者的勇气演绎出自己的精彩;最早的真兽(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和后兽(有袋类)也从这里起源;还有几乎最原始的花朵,以及各式各样的昆虫……而特殊的地质环境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把这一切尘封于地下,令我们今天有机会循着化石的轨迹去探寻这个充满生机的古老生物群。

翼龙在热河生物群的爬行类中,翼龙颇具有吸引力。已发现的翼龙以短尾巴的翼手龙类为主,较为原始的喙嘴龙类相对较少。喙嘴龙类的翼展一般不足1 米,属于翼手龙类的中国翼龙翼展约1.2 米,而辽宁翼龙则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的翼龙化石,翼展可达5 米!堪称这一时期的空中巨无霸。

除了各式各样的骨骼化石外,一枚即将破壳而出的胚胎化石首次证实了翼龙是卵生的。这些翼龙是鸟类在空中的有力竞争者,在蝙蝠和人类(及其创造的飞行器)还没有出现的远古时代, 它们与鸟类一起,组成了白垩纪天空中的“强者之师”。

……

盘点十大形状怪异的古生物(下)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

发现

经过

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

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原始绒毛。长期以来,对于鸟类是不是恐龙的后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华龙鸟的发现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

中华龙鸟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生态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当大批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时,人们相信,这种称霸一时的爬行动物已经彻底完结了。其实,恐龙并没有绝灭,它们中的一支或几支,正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

翼龙类最早具备飞行的“翅膀”,只不过这种翅膀上没有真正的羽毛,翼龙的胸骨很宽,像鸟一样具有龙骨突,但它们不能做长距离飞行,还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没有成为真正的飞行家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谁是空中的征服者呢?鸟类出现了。

1996年8月,辽宁省的一位农民捐献了一块化石标本,它体态很小,但形似恐龙,嘴上有粗壮锐利的牙齿,尾椎特别长,共有50多节尾椎骨,后肢长而粗壮。此外,最引人之处是它从头部到尾部都披覆着象羽毛一样的皮肤衍生物。这种奇特的象羽毛一样的物质长度约0.8厘米。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由于是在中国发现的,被命名为“中华龙鸟”。

考证

经考证核实,“中华龙鸟”和“带羽毛的恐龙”确实都来自辽宁北票四合屯。化石均产出于一层2~7米厚的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的页岩中,这层页岩在整个地层中则位于一大套厚厚的被地质学家称为热河群义县组的地层的下部。而且,“带羽毛的恐龙”实际上是“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的正模,二者是某种动物的同一个个体。它原来是被四合屯的一位农民挖掘出来的,从化石的中间沿着岩层的层理分成了两块(正模和负模)。随后,正模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丕基研究员得到,负模则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研究员得到。

地点

辽宁北票市本是中国北方一个不知名的小城。然而,1995年和1996年相继发现的孔子鸟、中华鸟龙等珍稀化石,使得这个地方顷刻间名闻天下。

孔子鸟大小与鸡相近,有类似今天鸟类的喙嘴,没有牙齿,尾锥骨缩短,前肢变成了翅膀,

但残留强壮的爪钩。与德国始祖鸟相比,孔子鸟与现代鸟类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很可能它才是鸟类的真正祖先。这一发现改写了德国始祖鸟化石为鸟类始祖的历史,证实鸟类的祖先在中国。另外德国始祖鸟全世界只在德国找到7只,孔子鸟至今已发现数百只,且多数保存较好。

中华龙鸟化石长约68厘米,头骨低而长、脑颅很小,后肢长,前肢短壮,尾巴长,身上披有长而密的毛,嘴具剧齿状牙。最初被认为是鸟,后中国古生物家经过细致的研究,将它归类为恐龙,并定名为“中华龙鸟”。恐龙皮肤化石全世界仅发现几件碎片而已,而且都无毛,有毛的中华龙鸟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中华龙鸟在国际上也非常知名,新近出版全世界100多位学者撰写的《恐龙的百科全书》,封面就是一只中华龙鸟。

除了上述古鸟、类鸟化石,北票还发现了其它古生物化石,其中有大量昆虫化石,如蜻蜓、蜂类等,不少于400种,而且保存之好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北票的植物化石也十分丰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世界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不仅将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进化的时间提前了1500万年,而且证明被子植物的起源在中国。

研究证明

研究证明,中华龙鸟的形态特征和身体大小与产于德国的一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美颌龙相似,它们可以被归为一类。中华龙鸟是两足行走的动物,成年个体可以长到2米长。在它的背部,有一列类似于“毛”的表皮衍生物。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原始的“羽毛”,因此,中华龙鸟应该是一种原始的鸟;另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这种皮肤的衍生物不具备羽毛的特征,而类似于现生的某些爬行动物(例如蜥蜴)背部具有的表皮衍生物结构--角质刚毛,也可能是纤维组织。

讨论

中华龙鸟

古生物学家们对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的功能进行了讨论,一些人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表明性别的“装饰”物;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保温装置。后一种解释似乎是更为合理的,因为小型的恐龙和小的始祖鸟为了高效力的活动应该需要具备高的新陈代谢率,因此也就需要保持体温。由此推论,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表明,小型的恐龙有可能是温血动物(也就是恒温动物)。也有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种“毛”是羽毛进化过程的前驱,因此称其为“前羽”。古生物学家还在使用新的方法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有趣的是,在中华龙鸟的化石骨架中,发现它的腹腔里有一个小的蜥蜴化石。显然,这只蜥蜴是中华龙鸟捕获后吞下的猎物。

至于中华龙鸟的时代,根据对其产出地层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基本上把它确定为白垩纪早期,距今大约1亿3千多万年前。

据《自然》杂志在线报道,科学家对中华龙鸟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后来进化成鸟类的恐龙身上很可能并没有羽毛,早期的羽毛进化很可能并非为了飞翔。这一发现对羽毛进化理论提出了质疑。这一成果发表在《英国学会会刊》上。

成果

此次研究的中华龙鸟化石出土于中国辽宁省热河地区,这种“酷似鸟类”的 恐龙生活在距今1.4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对于研究羽毛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来自南非KwaZulu-Natal大学的Theagarten Lingham-Soliar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中华龙鸟颈部、尾部等处皮肤纤维的排列方向十分杂乱,同时并不具有证明羽毛存在的鲱骨状特征。他们认为,中华龙鸟身上的丝状“羽毛”结构应该是机体胶原纤维等软组织的退化残遗。

鸟的起源是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古生物学家就曾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为了进一步揭示鸟类起源的秘密,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总共才发现了10块保存程度不等的始祖鸟化石,它们成了人类描述鸟类起源故事的全部依据。鸟类是不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鸟类是怎样进化和发展的?靠始祖鸟有限的材料很难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中华龙鸟的发现立刻就传遍了全世界,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从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新证据。我国的古生物学家研究后指出,中华龙鸟既保留了小型兽脚类恐龙的一些特征,有具有鸟类的一些基本特征,成为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中间环节。中华龙鸟的“羽毛”成片状,具有羽轴。这些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结构有所不同,代表了早期鸟类演化的初始阶段。从中华龙鸟显示的特征看,它比德国的始祖鸟更加古老和原始,中华龙鸟的骨骼特征象恐龙,头较大,有牙齿,尾椎数目多,行动敏捷,但还不具备飞翔的能力。但根据全身披有原始羽毛的这一重要特征,或许可以把它归入鸟类而不是恐龙类,因为爬行动物身上披有盾甲或鳞片。鸟类身披羽毛是为了保持体温和利于飞行。

辽宁北票地区保存中华龙鸟等化石的地层,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过的珍稀,正因为这种地质现象的发生和发现的机率很底,因而极为罕见和珍贵,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和它的价值,自然也会愈加引起科学界的注目。随着对中华龙鸟的深入研究,世界鸟类学家逐渐认识到,始祖鸟更加接近现代鸟类,中华龙鸟才是恐龙向鸟类演化的真正的中间环节,鸟类进化和发展的秘密正在一步步揭开。

也有说法认为,中华龙鸟是早期虚骨龙类恐龙和鸟类没有关系。而羽毛存在在大量恐龙中,恐龙是鸟类的祖先,但中华龙鸟不是。恐龙中是鸟类的祖先的是驰龙科恐龙。

颜色

据《每日邮报》2010年1月28日报道,英国、爱尔兰以及中国科学家日前首次发现了恐龙的颜色:生活在1.25亿年前、奔跑迅速的食肉恐龙中华龙鸟,全身覆盖着黄褐色和橙色相间的羽毛,而尾巴则是橙白两色相间的。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史前恐龙的外貌特征,同时改变了科学家们对恐龙进化成鸟类过程的看法。

尽管很多恐龙化石都保存非常完整,包括骨骼、牙齿甚至肌肉,但科学家们却一直找不到有关恐龙颜色的任何线索。?《侏罗纪公园》或者《与恐龙同行》等**中的恐龙颜色,也都是猜测的,而新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切。

中华龙鸟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国东北,沿着它的头、脖子、后背以及尾巴,长着与众不同的鬃毛,形成斑纹。利用电子显微镜,科学家发现化石中的“黑素体”,这是一种羽毛里的微型结构,不同的“黑素体”会让羽毛、皮肤或者头发出现不同的颜色,包括黑色、灰色、橙色或者棕色等。

研究发现,中华龙鸟全身覆盖着黄褐色和橙色相间的羽毛,而尾巴则是橙白两色相间的。研究人员还发现,1.5亿年前的始祖鸟有着白色、黑色和橙棕颜色的羽毛。

特征

外形

经科学家证实中华龙鸟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一至原始绒毛。其牙齿内侧有明显的锯齿状构造,头部方骨还未愈合,有四个颈椎和13个脊椎,尾巴几乎是躯干长度的两倍半,属于兽足类科。

骨骼

从化石骨骼来看,中华龙鸟拥有很多典型的恐龙特征:它的头骨又低又长,脑壳(解剖学上称为脑颅)很小;它的眼眶后面有明显的眶后骨,“下巴”(解剖学上称为下颌)后部的方骨直;它的牙齿侧扁,样子像小刀,而且边缘还有锯齿形的构造;它的腰臀部骨骼(解剖学上称为腰带)中耻骨粗壮,向前伸;它的尾巴相当长,有60多个尾椎骨,尾椎骨上还有发达的神经棘和脉弧构造;它的前肢特别短,只有后肢长度的三分之一,前肢的特征显示它的生活时代要比德国的美颌龙晚。陈丕基等研究人员在1998年1月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认为中华龙鸟是一只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当然,根据生物命名法则,季强最初给它定的名字“中华龙鸟”则依然使用。

认定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化石,长大约70厘米,宽大约50厘米,化石上的动物,既像小型的恐龙,又像一只准备飞翔的鸟。化石上的图案:化石上有一个十分奇怪的动物形象,这个动物大约有家鸡那么大,高高地昂着头,翘着尾巴,就像一只骄傲的公鸡在报晓。头很大,满嘴长着带有小锯齿的尖锐牙齿,前肢非常短,尾巴却出奇地长,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态。

专家们分析,那块像龙又像鸟的化石上,骨骼特征很像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头较大、有牙齿,行动敏捷,但还不具备飞翔的能力。而且,专家还发现,这种动物还有一些类似羽毛的物质,但是,这些“羽毛”呈片状,与现代鸟类不同。 根据以上的特征,将这块化石上的动物,定名为“中华龙鸟”。在1996年第10期的《中国地质》杂志上,首次刊登了这块化石的研究成果。

意义

震惊世界

总统克林顿在《国家地理》杂志创刊110周年庆祝大会上,手持封面印有尾羽鸟复原图的最新一期《国家地理》杂志,称赞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是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与中华龙鸟同在辽西发现的中国鸟龙化石

这一自然奇迹是由中国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境内发现的。重要的发现起始于1996年8月,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在该地获得了一块奇妙的小型“恐龙”化石,“恐龙”长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龙又似鸟类的特点,季强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并认为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型动物。顿时,轰动了新闻界,轰动了古生物界,震惊了全世界。

科学价值

中生代以来,朝阳地区被卷入濒太平洋活动带,受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板块俯冲作用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主要盆地有7个,盆地内以火山沉积构造为主,其中赋存有极丰富的生物化石。仅对金岭寺——羊山盆地东缘中段46.3平方公里范围内,即朝阳市北票为四合屯一带进行了重点地质调查,初步确定,已发现的中生代生物化石包括6个门、14个纲、20类、93个属、141个种,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热河生物群”,是中国辽宁省西部化石宝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对研究生物起源、进化和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朝阳市北票四合屯,赋存于晚侏罗世地层的凝灰质粉砂岩中,据中国和世界古鸟类专家研究考证,中华龙鸟是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型动物。这一重现,为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说提供了重要证据。1996年12月,在四合屯又了现了中华龙鸟后代的化石,该化石产出层位在中华龙鸟化石层之上的5.5米、孔子鸟化石层之下的8.5米处。据专家研究考证,该鸟类具有很低的飞行能力,比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始祖鸟要原始些,故命名为原始祖鸟。19年夏天,在四合屯又发现尾羽鸟化石,经专家研究确认,尾羽鸟与原始祖鸟相似,而比原始祖鸟又进化了一步,但仍比德国始祖鸟原始。

国内外著名古鸟类专家对朝阳市北票四合屯了现的各种鸟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数认为中华龙鸟虽然不会飞行,却是鸟类的鼻祖;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是具有很低飞行能力的初鸟类;孔子鸟是具有短距离飞行能力的鸟类。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使生命发展中鸟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迎来了曙光,取代了130多年来德国始祖鸟是鸟类祖先的地位。以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古鸟类专家奥斯特隆(John ostrom)为首的欧美专家考察队,在结束对四合屯考察后,一致认为中国辽西四合屯是回答鸟类起源与演化问题的最完美的地点, 这一地点的国际意义是空前的。

重要地位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地区发现鸟类化石250多枚,经专家研究确定为3个亚纲、11个属、14种鸟类。仅四合屯地区就发现鸟类化石200多枚,包括4个属、6种鸟类。朝阳地区发现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之多,演化遗迹保存得如此系统、完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巴伐利亚州共发现7枚鸟化石,仅1个属、2种鸟类,与朝阳市的发现是无法相比的。正如著名的美国古鸟类专家奥斯特隆(John ostrom)所说:“这些沉积和这些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因此,中国辽宁省西部的朝阳是全球古鸟类研究学乾神归梦想的地方,中华龙鸟已经由朝阳飞向全世界。

1998年10月,国家已批准以朝阳市北票四合屯为中心,建立了面积为46.3平方公里的鸟化石群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处遵照“依法保护、科学研究、合理开、有效利用”的原则,管理工作已全面到位。在朝阳地区以及鸟化石群自然保护区内,中华龙鸟化石层位以下,还有厚度达千米以上的中、早侏罗陆相沉积地层,且保存得系统完好,是进一步研究生物演化和鸟类起源的理想场所,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典型的、罕见的。德国巴伐利亚州始祖鸟化石层位之下为海相地层,发现鸟类直接祖先和陆相生物演化遗迹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辽西古鸟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中华龙鸟引起的古生物理论与实践的大碰撞并没有完结,研究工作还将继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朝阳市作为世界鸟化石的宝库对这一领域的贡献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

关于恐龙的问题

盘点十大形状怪异的古生物(下)

各式各样的化石就像一块块的生命拼图,当化石上的生物与现今存在的生物差别不大时,我们就很容易在拼图板上找到安放位置,但有些形状怪异的化石往往使我们很难将这块生命拼图还原。

古生物学家们在中国东北部发现了一种新的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这一恐龙新种与此前因好莱坞大片《侏罗纪世界》而声名大噪的伶盗龙属于近亲,较为完好地保留有类似鸟类的羽毛,而且也是迄今发现的所有此类恐龙化石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这种新发现的恐龙被研究人员命名为“孙氏振元龙”,其体长达到约1.5米,并且相比它的近亲种类,这种恐龙的“翅膀”非常短,长着类似鸟类羽毛管那样精致羽毛的翅膀结构。事实上,科学家们很早之前便已经知道有很多种恐龙身上长有羽毛,但这些所谓的羽毛看上去其实更像是毛发,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像现代鸟类翅膀那样的羽毛。然而孙氏振元龙则非常不同,这种恐龙的翅膀和尾部都被浓密的羽毛所覆盖。孙氏振元龙生活在距今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森林中,看上去和现在的鸸鹋和火鸡差异不大,只是长着镰刀状的爪子和用来撕肉的牙齿。但这种猛禽很可能不会飞,因为它们的翅膀很可能带不起笨重的身体,反而更适合孵蛋。

在中国的寒武纪小石坝化石宝库,科学家发现了远古生物神经系统化石。类似于现在的节肢动物,该化石是寒武纪时期生物神经系统最原始的记录,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抚仙湖虫。抚仙湖虫长着盾状的脑袋,长而滑的身体和多对足,是蜘蛛、昆虫和大多数甲壳类生物的祖先。它们生活在寒武纪大爆炸时期,这一时期是地球上生物进化最活跃的一段时期,出现了大量身体结构精细复杂的生物,因此,该化石的发现对科学家研究该时期生物的进化方式意义重大。

“断肠崖顶断肠草,绝情谷底绝情花。莫为绝情泣断肠,只叫断肠弃绝情”。现实生活中,能杀死人的植物很少见吧,但是在史前时代,连植物都能轻松。人们最近发现了一种史前时代毒花化石,能释放“士的宁”,士的宁又名,是由马钱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能使人们身上的所有肌肉剧烈痉挛,就像触电一样,最后让人疲惫至死,因此科学家将这种植物命名为带电马钱子。

巨颊龙(是不是也可以叫大脸龙,^_^)体型与母牛相近,它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食草性爬行动物,生活在2.5亿年前泛大陆中心沙漠地带,比我们熟知的恐龙早出现几千万年,是当时地球上最大的爬行类动物,但是它们只在地球上存活了一千万年就在二叠纪末期灭绝了。多数巨颊龙的头骨长着骨质突起,它很可能是被皮肤包裹的角状结构,非常类似于现代长颈鹿的头部,一眼看上去,它们就像恐龙的“胖叔叔”,被人们称为史上最丑的恐龙。人们相继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大陆发现了巨颊龙化石。可是它们体型巨大,行动迟缓,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弄不明白它们是怎么游遍世界各地的,试想,如果你是地球上上最大的食草动物,那么整个世界就都将是你的沙拉,当然可以想在哪里吃就在那里吃了。

1958年研究者们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煤矿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石化生物,这种生物不像地球上任一种生物物种。这种身长约0.3米的怪物体型窄长,肩部突出某种“茎秆”,两端挂着大大的眼睛,细长鼻子的顶端则是长着牙齿的狭窄口器。该化石被人们戏称为“塔利怪兽”。一直以来,这个奇怪的生物令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宣称这个所谓的“塔利怪物”是条虫子,也有人将之归为无壳蜗牛类动物。

最早的恐龙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硅化木公园发现距今2亿2千5百万年鸵鸟大小质量约90千克的恐龙化石。

最迟出现的恐龙

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距今1亿3千5百万年前以后最盛。

体形最大的恐龙(陆生动物)

易碎双腔龙(体长58----62米,重约122吨)

体重最大的恐龙(陆生动物)

巨体龙(体长约40米,重约140吨)

体形及体重最小的成年恐龙

近鸟(体长30厘米,重350克)

牙齿最重的恐龙

霸王龙,牙齿超过15厘米。

最早有羽毛的恐龙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有羽毛恐龙化石,是鸟类起源研究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